來了解這幾種治沙植物!沙嵩 花棒 白刺 梭梭 檸條
沙蒿為一從基部多分枝的半灌木,根系發達,根粗壯,粗達1—2厘米,根幅在1.2米以上。沙蒿為超旱生沙生植物,具有明顯的旱生解剖結構和水分生理特性,表現在它的葉具有較厚的角質層,以抑制蒸騰失水,有發達的柵欄組織,而海綿組織極為退化,有利于增大葉綠體對光照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面,提高光合作用的活性。沙蒿多生長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的半流動沙丘上,也可生長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、平沙地、覆沙戈壁和干河床上。在沙地的生草過程中,它是演替初期的先鋒植物。
白刺為蒺藜科白刺屬灌木,枝條開展或平臥,短枝常成針狀,果實營養價值高。白刺的分枝密集,匍匐叢生,枝干沙埋后易發不定根,攔阻流沙的能力強,常形成高2—3m的沙堆,最高可形成5m左右的大白刺包。高2米、冠幅11.3*10.3米的白刺包積沙量達2321.3立方米。白刺適應干旱、鹽堿的能力強,具有耐脫水、抗高溫和保水力強的生理特性。天然生長的白刺多為果實落入沙土越冬后自行出苗形成。

花棒別名細枝巖黃芪,為豆科大灌木,高可達4—5米,上部枝條的小葉退化,由綠色嫩枝與葉柄進行光合作用?;ò裟透珊?,在含水率僅為2—3%的流沙上,干沙層厚達40厘米時仍能正常生長;抗熱性強,能忍受40—50℃的高溫,沙面溫度高達70℃時不影響莖干生長。

也叫檸條,為豆科錦雞兒屬的落葉大灌木,高3—5米,冠幅3—4米,枝條粗壯通直,檸條根系發達,防風蝕、保土能力強;具根瘤菌,能改良土壤;分支稠密,沙埋后能產生不定根,固沙作用強,耐旱、耐寒、而高溫,是“三北地區”固沙造林的優良樹種之一。

檉柳又名紅柳,是檉柳科的落葉大灌木,一般株高3—5米,檉柳葉子退化成鱗片狀,表皮有厚的角質層,可以減少水分蒸發,所以抗旱性能強。檉柳根系繁大,抗沙埋、風蝕,主、側根都極發達,主根往往伸至地下水層,最深可達10多米,根蘗能力極強,沙壓時能生長大量不定根,枝葉茂密,能形成巨大的檉柳沙包,最高可達20米,積沙達數千立方米,當風蝕露根時,仍能萌發出許多新枝條,檉柳耐水濕鹽堿,是排鹽性植物,在含鹽量0.5—1.2%的鹽漬地上生長良好。

別名瑣瑣。藜科灌木或小喬木。高可達6—7米。葉退化成鱗片狀,由嫩枝進行光合作用,嫩枝外表面光滑,對陽光有反射作用。梭梭抗旱極強,在年降水100毫米左右,沙層內含水率1—3%的立地條件下,仍能正常生長。梭梭根系強大,主根可達3—5米,側根長在5米以上。梭梭還耐嚴寒、抗高溫、耐鹽堿、細胞液濃度大、抗脫水力強,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。

沙拐棗是蘿科拐棗屬灌木,高1—2米,皮光滑、灰白色。枝桿堅韌、曲折,葉退化為線狀、絲狀或鱗片狀,用當年綠色嫩枝進行光合作用。沙拐棗是旱生喜光的灌木樹種,具有抗干旱、高溫、風蝕、沙埋、鹽堿的能力,生命力強,易于繁殖,生長迅速等特性。根系十分發達,有的側根水平延伸30米左右。有的種垂直根深達6米。發達的根系保障了對水分的吸取。風蝕暴露的根可迅速“莖干化”,是建立植物活沙障的優良樹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