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仲的繁殖栽培和冬季養護
杜仲,也叫做膠木,它是我國特有的藥用植物。杜仲一般生長在山林中,喜歡陽光充足、溫暖潮濕的氣候,對土地的要求不是很嚴格,一般地區都可以栽培。中國大部分野生杜仲產于張家界。為了更好地利用它,人們在全國各地引進它。杜仲可以用種子、扦插、壓條和嫁接繁殖。本文主要介紹種子種植杜仲及其越冬養護方法。
一、杜仲的繁殖方法
1、種子繁殖
冬季11-12月或春季2、3月,月平均溫度為10℃上述播種時,一般暖地宜冬播,寒地可秋播或春播,以滿足種子萌發所需的低溫條件。種子忌干燥,故宜趁鮮播種。如需春播,采種后應層積處理種子,種子與濕沙的比例為1:10。播種前,用20℃溫水浸泡2-3天,每天換水1-2次,種子膨脹后取出,稍曬干后播種,可提高發芽率。
行距20-25cm,每畝用8-10kg播種后蓋草,保持土壤濕潤,使種子萌發。幼苗出土后,陰天取出蓋草。每畝可產苗3萬-4萬株。
2、嫩枝扦插繁殖
春夏之交,剪一年生嫩枝,剪成5-6厘米長的插條,插人苗床,入土深2-3厘米,土溫21-25厘米℃經過15-30天就能生根。如用0.05毫升/升。奈乙酸處理插條24小時,插條成活率可達80%以上。
3、根插繁殖
在苗木出圃時,修剪苗根,取徑粗1-2厘米的根,剪成10-15厘米長的根段,進行扦插,粗的一端微露地表,在斷面下方可萌發新梢,成苗率可達95%以上。
4、壓條繁殖
春季選用強壯的枝條壓入土壤中,深15厘米,當萌芽分離高達7-10厘米時,培土壓實。新根可以在發芽基部發生15-30天。深秋或次春挖掘,將發芽分開定植。
5、嫁接繁殖
以二年生苗為砧木,選用優良母本樹上一年生枝為接穗,早春切接砧木,成活率可達90%以上。
二、杜仲的種植方法
選擇10歲以上、生長強壯的杜仲樹作為母株,10-11月果實呈灰褐色或黃褐色時,收獲飽滿有光澤的果實。
播種前,將種子放在20年℃浸泡在水中36小時,每12小時換一次水,在浸泡過程中經常攪拌,浸泡足夠的時間后取出,干燥種子表面的水。播種時,將種子均勻撒入播種溝,用細泥覆蓋,在整個苗圃床上按行距25cm,播幅10cm,開溝深3cm,床上覆蓋草保濕。一般每畝苗圃種子3種.5~4公斤。
三、杜仲種子種植:
播種后,杜仲應經常淋水,保持床面土壤濕潤,以促進種子發芽和幼苗出土。幼苗出土時,將床上蓋草去除,使其生長粗壯。苗高3厘米時,間苗適當稀釋病弱過密的苗株。
為促進幼苗生長,幼苗期一般追肥3次:第一次結合幼苗,每畝稀人糞尿500公斤;6月、8月第2、3次,每畝1000公斤或尿素3~5公斤。苗長60厘米以上時,可移到林地造林。
四、杜仲栽培技術
1、選地整地
選擇土層深、疏松肥沃、土壤酸性至微堿性、排水良好的向陽緩坡,深翻土壤,耙平挖穴。在穴位內施用土雜肥2.5千克、餅肥0.2公斤骨粉或過磷酸鈣0.2公斤及火土灰等。播種前澆透水,待水滲透后撒下處理好的種子。種子相距約3厘米,覆蓋細土0.7-1厘米,播后床蓋草。每公頃52播種量.5-90千克。
2、苗期管理
種子出苗后,注意中耕除草、澆水施肥。幼苗避免烈日,適當遮蔭,旱季及時噴灑防旱,雨季注意防澇。結合中耕除草追肥4-5次,每畝尿素1-1.5公斤,或腐熟稀糞3000-4000克。實生苗若樹干彎曲,可在早春沿地表將地上部全部去掉,促發新枝,從中選出一根壯旺挺直的新枝作為新干,其余全部去掉。
3、定植
1-2年生苗超過1米時,可在落葉后至次春萌芽前定植。幼樹生長緩慢,應加強育種,每年春夏應進行中耕除草,并結合施肥。秋季或次春應及時清除基生枝條,剪掉過密枝。還應酌情追肥成年樹。8月份北方停止施肥,避免晚期生長過旺,降低抗寒性。
五、杜仲越冬養護
1.冬季耕作施肥有利于促進苗期生長,增強杜仲樹越冬防寒能力。方法是:深翻土壤20cm以上,使深層土壤在陽光下充分暴露,提高土壤物理性能,提高土壤滲透性,有利于土壤顆粒結構的形成,提高土壤的水肥保護能力。結合冬季耕作,還可施用有機肥,或將種植的綠肥埋在土壤中,增加肥力。
2.剪成年杜仲樹,一般冬季修剪,每年修剪一次,修剪應按栽培目的進行。
3.清潔田園
病蟲害防治方法如下:
(1)冬季結合清潔田園,清理枯枝落葉,集中處理,用土封緊,使其發酵腐爛,既能減少病害污染,又能積肥。
(2)結合清園,消除受害樹木,消除越冬害蟲。根據蛾繭的越冬習性,破壞其越冬場所,人工消除越冬繭。方法是在冬季破壞樹干上的繭,結合耕作挖掘杜仲樹周圍土壤中的繭。
4.杜仲樹和1~3年生幼株在冬季防寒非常重要。具體方法是:對于剝落的杜仲樹,樹干可以用草包裹,既能保持溫濕度,又能防止樹葉落葉后陽光直射在樹干上燒傷。對于1~ 三年生幼苗主要采用培土防寒。具體方法是:杜仲落葉后,將植物壓倒,先用濕土壓枝,再埋整株植物。土堆高約30。土堆高約30厘米。第二年早春,去培土,把植物拉直。若播種苗過密,不方便培土,可在風口搭風障或只在植物根部培土,整株植物用草包裹。
六、杜仲病蟲害防治方法
1、立枯病
苗期病害多發生在4-6月的雨季,病苗接近地面的莖腐爛變褐,向內凹陷,植物枯死。
防治方法:苗床不宜使用粘土和以前用作蔬菜、棉花、土豆的地塊,播種時使用50%以上的菌靈2.5公斤與細土混合,撒在苗床上,或播種溝內。發病時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。
2、根腐病
一般發生在6-8月,危害幼苗。雨季嚴重,病株根部皮層及側根腐爛,植株枯萎直立,易拔起。
防治方法:選用排水良好的地塊作為苗床,實行輪作,病初用50%托布津1000倍液或50%退菌。
3、葉枯病
病葉初期出現黑褐色斑點,病斑邊緣為綠色,中間為灰白色,有時穿孔破裂,直至葉片死亡。
防治方法:冬季去除枯枝葉,病初去除病葉,發病期用波爾多液或65%代森鋅500倍液5-7天噴灑一次,連續2-3次。
4.豹紋木蛾
幼蟲吃樹干和樹枝,造成中空,嚴重時全株枯萎。
防治方法:注意冬季清園,6月初成蟲產卵前用生石灰10份,硫磺粉1份,水40份調整后用刷子刷在樹干上防止成蟲產卵。幼蟲蛀入樹干后,用棉球蘸敵畏,敵百蟲塞入蛀孔中毒殺。